来源:合肥普瑞眼科医院 阅读3次
一个16岁的青年十几年来一直与眼病做着抗争,可是到头来却依然面临着眼球被摘除永久失明的悲惨命运。眼睛是心灵的窗口,没有了眼睛人将生活在无尽的黑暗之中,他到底还有没有机会重见光明?
2012年3月24日,安徽省阜阳颍上县一个村子现年七十八岁的彭文芳老人刚刚去世了,彭家的人正在筹办丧事的时候,突然几个穿白大褂的医生不期而至,顿时村里人议论纷纷,感到特别奇怪,这些医生是来抢救老人家的吗?但是不可能啊,彭文芳老人都已经去世好几个小时了,早已经是回天乏术没有再实施抢救的必要了,如果不是那么这些医生到这来又是来干什么的呢?
他们是来摘除彭文芳老人的眼球来了,真奇怪,彭文芳老人生前挺好的一人,怎么刚死就有人来摘他的眼球呢?其实这几个穿白大褂的不是普通的医生,而是安徽省红十字眼角膜库的工作人员,因为早在两个月前,彭文芳就已经签署了眼角膜志愿捐献书,所以说有效一点,他们不是来摘眼球的,而是得到彭家人的通知,赶来为彭文芳老人实施眼角膜摘除手术的,那么彭文芳老人为什么要捐献他的眼角膜呢?他要把眼角膜捐给谁呢?
其实是想捐给彭文芳老人的孙子的。彭文芳老人的孙子彭浩在6岁的时候,因为一次红眼病,引起角膜感染,又因为治疗不及时,引发角膜白斑导致右眼失明,十年来,家人领着他跑遍了南京、上海以及安徽合肥周边各大医院,为了筹集治疗费用,不但花光了家里所有的积蓄,而且身边的亲戚朋友能借的也都借遍了。
虽然彭浩已经过了16周岁的生日,但眼睛的问题,影响到了他的学业,与他同龄的孩子们一个个都快高中毕业了,而彭浩却因为三番五次休学外出治眼睛,到目前为止还在就读初中一年级,而且由于看不清眼前的事物,开始变得越来越不愿意和别人交流,强烈的自卑感,让他总是低着头羞于见人,性格也变得越来越孤僻,甚至有了自闭的倾向。
难道彭浩的眼病就那么的难治吗?其实医生说,只有一条路,那就是眼角膜移植,而且从医学角度来说,这个手术是一个相对简单的手术,就是把坏死的病变的眼角膜给摘除掉,换上一个相对健康的眼角膜就行了,如果不出意外的话一两个月之后眼角膜就会长好,那么病人就会重见光明,既然是一个难度不太大的手术,为什么彭浩迟迟十年没有实施眼角膜手术,这其中的关键问题出在哪呢?
2012年年初,通过电视网络等媒介,得知安徽红十字眼角膜库的相关信息之后,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妈妈带着彭浩来到了安徽红十字眼角膜库的所在医院合肥普瑞眼科医院寻求帮助,可是医生说没有眼角膜,连安徽省红十字眼角膜库都没有眼角膜供体,可想而知这十年之所以小彭浩的眼睛治不好,关键就是因为眼角膜的供体太难获取了,没有可供移植的眼角膜,任何医院任何大夫也治不好彭浩的眼睛。
彭家人背着小彭浩开了一个家庭会议,彭浩的父母想要效仿新闻报道中给自家孩子捐肝捐肾的故事,把自己的眼角膜捐给彭浩,但是这个主意立刻遭到了彭浩爷爷彭文芳的反对,爷爷说你们还要出去打工挣钱给彭浩治眼睛,你俩谁瞎一个那都是咱家的损失,倒是我一把老骨头活一天少一天,我看还是我来捐吧...
温馨提示:通过上面文章的讲解,相信您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如果您对此类情况还有任何疑问,您可以立即咨询我们的在线医生或拨打咨询热线0551-65127745。